配送模式
一、食材配送供应链模块化
1、依托蔬菜全产业链优势,促进配送产品质量安全可控,实现了“田园——餐桌”。
公司利用集约化育苗基地,推广种植3万多亩蔬菜种植,所种植的蔬菜获得无公害产品产地认证,每一批次农产品全部经过农残检测,蔬菜、食用菌的自产,有效确保配送的安全供应。
2、公司对大米、调味品、食用油、猪肉、鸡鸭的采购,均选自国内知名企业,实现了“厂家——餐桌”。
如大米选自兴业本地金谷,食用油选自鲁花集团、中粮集团,猪肉选自双汇集团,鸡鸭选自温氏集团。从源头上杜绝了劣质食品的使用。并坚持索证溯源,确保每一批次产品的质量。
3、外购的新鲜蔬菜,全部由专业的采购员向大型的蔬菜供应商采购,公司对每一批次的产品均严格检测。公司配备有4名有资质的专业检测人员,投资70多万元建有专门的食品质量检测化验室,对农残检测和微生物超标的产品一律作报损处理。从源头上杜绝食品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二、营养搭配科学化
公司聘请专业营养师根据学生身体成长的营养需求制定菜谱,执行教育部门营养方案,实现学生所食用食品达到营养成分的均衡搭配。以融水县为例,与配送之前相比,学校学生每人每餐摄入的菜量提高40%,食材由原来单调的白菜、包菜、白萝卜几个品种,提高到现在32个品种轮换使用。以过去的一荤一素,提高到现在一荤两素,或两荤一素,大大提高了学生摄入的营养,实现了学校配送食材的营养均衡,增强学生的体质效果。
三、食品安全可追溯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及档案建设体系。实行检测及索证制度,农产品全部经过农残检测,外购产品全部索要“QS”或“SC”食品质量认证标志、检验检疫合格证明、生猪定点屠宰证等认证,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所有检测过的产品留样备查,检测合格证、“QS”或“SC”食品质量认证标志、检验检疫合格证明、生猪定点屠宰证等认证按批次存档备查。
四、全程冷链全覆盖
公司以食品安全为中心,高标准建设完整的冷链配送全覆盖设施,以确保食品新鲜不变质。目前建设占地120亩,配备50辆专用冷藏车、3000吨冻库、5000吨常温库、标准化贮运平台、农残生化检测室、米粉厂、糕点厂等硬件设施的配送中心,满足30万人日配送需求,实现食品冷链配送全覆盖。
五、膳食后勤管理系统化
以学校为主的单位食堂长期以来存在管理粗放的现象,存在比较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食堂后勤企业化管理、规范化运营的管好食堂的有效途径,对学校食堂进行企业化管理,取得良好成效。
1、形成相互监督机制,提升食堂服务管理水平。实行食堂后勤服务社会化后,食堂的工作人员属于企业人员,学校可对服务质量进行有效监督。发现食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可直接要求企业进行整改,消除“人情工”、“家属工”难以管理的现象,直接提升食堂的执行力和管理水平。
2、增强食堂工作人员食品安全意识,提高食堂食品安全水平。通过制订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和严谨的工作流程,同时进行安全教育常态化,员工的安全意识大大增强,从而促进食堂整体的安全水平。
六、互联网+ERP整体管理系统
公司通过互联网和运行ERP企业整体管理系统,建立了完善的农副产品流通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集约化、规范化、数字化管理,达到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产品安全水平的目的。
1、运行企业管理基础信息化平台
通过运行企业ERP系统,搭建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清晰食材的来源及走向,健全费用管理。利用公司前端商城、微信公众号商城、微信小程序、手机APP及电脑PC端等互联网功能交客户下单、信息采集、采购数量、检验检测、货物进出库、分拣包装、装车配送、验收结算等环节标准化,并集成在ERP系统中,实现企业财务、人力、供应链、统计、往来、成本等企业基础管理功能,实现企业运行状态透明化;
2、建立线上点餐订单平台
搭建基于公有云的客户线上点餐及查询系统,实现学校、机关、单位等终端客户通过PC 端、手机移动端进行在线的点餐及查询等业务;
3、建设监控管理平台
基于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搭建企业的监控平台,实现企业生产厂区、加工与分拣现场、蔬菜基地、车辆等场所的全程、无死角的监控,提高生产安全和食品安全水平。
4、建设企业大数据中心
平台在采集企业各个业务模块及系统的相关数据后建立企业级的数据中心,通过大数据为公司监督管理、市场研判、发展规划提供数字依据。
七、形成相互监督机制,提高学校后勤管理效率。
学生食堂管理一直是学校后勤管理的大头,食堂食品安全是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食堂食品一直以来由学校自购自用,多头采购,检测缺失,质量参差不齐,缺乏有效监督,容易造成食品质量和资金安全隐患,实行统一配送后,配送公司成为食品安全责任的第一主体,学校变成了被服务对象,对配送工作严格要求,加强监督,形成相互监督制约机制。学校领导和老师也从食品安全和后勤管理的重压中解脱出来,专心教学,利于学校秩序的管理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最终达到食材统一采购配送促进教学的初衷。